大城善治,用科技与爱守护满城烟火
- +1 你赞过了
【天极网家电频道】游人如织的田子坊,是上海地标性旅游景点,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店铺密集的田子坊也存在不小的消防隐患。
今年清明前后,田子坊咖啡店老板林生(化名)便遭遇了惊险一幕。晚上十点,林生结束营业回家休息,却忘记将电器全部切断电源。凌晨时分,林生在家熟睡之际,店里未关的电器发生了自燃。危险一触即发,关键时刻,林生之前在店铺里安装的消防感知设备发挥了作用:田子坊综合管理系统实时收到烟感告警,第一时间通知消防站值班人员,消防队员带上灭火设备赶往现场,破门而入,及时消灭火情,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。
田子坊消防员及时出警,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
躲开一场灾祸的林生,可能并不知晓,他的这次“幸运”是得益于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规划的实施。第二天,林生的父亲来店里帮助林先生修缮店面,他与父亲谈论起自己的见解,没想到林父早已是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的受益者之一了。
现代治理让田子坊焕发新生命
几个月前,林父作为五里桥街道一名协管员,每日早出晚归,白天巡守整治、夜晚固守管理,忙着解决五里桥街道跨门经营的问题。但现在,以瞿溪路沿街商铺为试点,利用AI智能发现等手段,跨门经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,林父不用像从前那般忙碌,工作效果却更甚于前。
从田子坊的消防预警,到瞿溪路沿街商铺的跨门经营治理,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第二阶段的延伸场景,愈发地落到实处,在细微处守护城市安全。
作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,田子坊保留了老上海里弄拥挤、喧嚣的生活印迹,走入田字坊第一眼就看到空中如蜘蛛网状的电线,仿佛回到了五六十年代的老上海。园区内房屋都是上世纪20年代木屋结构老旧房屋,共计建筑154幢,商户数量300多家,空间分布密集,景区仅有3个出入口并且疏散通道狭窄,游览参观的客流量极大,一旦发生房屋起火,火势迅速蔓延,会对历史建筑造成巨大损失、对密集人流产生重大生命安全隐患。
针对田子坊房屋安全、消防安全、大客流安全、防疫安全等管理的难点和痛点,运用数字化技术,创新数字治理手段,成为田子坊提升治理水平的刚需。为了有效防范各类隐患,田子坊管理办公室推荐各类市场治理主体购买各类感知设备,比如,梁绕度检测,能够有效保障老旧房屋结构安全;通过倾角仪可以发现店招店牌松动倾斜,及时检修、固定,消除高坠隐患;客流眼能够实时监测景区人员数量和密度,如超过预警人数,随即启动大客流管控预案。如今,田子坊管理办公室已经将涉及城市安全的管理要求制定了准入规范,并提供租赁或一次性购买等不同的套餐选择方案。
到现在,田子坊已经与 145 个商户签署了数字治理协议,商户在窗口办理入驻手续时,必须要签订《田子坊地区数字治理使用及服务协议》,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配置相应设备,承担自身管理职责,形成从一网通办到一网统管的“两网融合”闭环。
田子坊管理人员讲解“最小管理单元”服务
田子坊管理办公室周主任介绍到:“田子坊最小管理单元管理体系初步取得实战成效,已经接入240+烟感,70+倾角仪,16+垃圾桶满溢等感知设备,并且通过布设 8 个客流眼,实时感知区域人流,同步配置专用消防站,消防员 24 小时值班值守,政府与市场主体形成了紧密衔接的协同工作模式。”
与田子坊相距几公里的五里桥街道,在几个月以前也面临着类似的管理难题。水果店的水果在店门外堆成一圈、早餐店的摊位摆放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、杂货店商品摆放在门外……跨门经营,是存在于城市管理工作中多年的顽疾,治理难度大,反复性强。不仅影响市容环境的干净整洁,更阻碍城区道路的畅通,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。
而五里桥街道沿街小商铺有600多家,跨门经营情况更为突出,管理教育后易回潮,管理成本较高、难度较大。为此,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选取瞿溪路段开展试点,梳理了沿街商铺的管理事项与市场主体职责,并一册告知。通过 AI 智能发现等手段,将跨门经营等行为通知商铺经营者、商铺自管会,由市场主体自行处置闭环;如果同类事件多次发生或未及时处置,即上报城运,落实监管责任,完成城运闭环。
五里桥街道柔性治理,引导规范多类治理主体职责
看一个城市的安全,不仅仅是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、宽敞整洁的街道,还要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浓郁的生活气息。无论是田子坊火灾警情的早期发现,还是瞿溪路跨门经营的数字治理,上海最小管理单元建设的成果都正在悄悄地改变老百姓的生活。如今的上海,正通过软实力的提升,形成了一幅干事创业热土、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。从城市的管理者、建设者到守护者,各方共同发力,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烟火气真正温暖人心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