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”干净水”到”营养水”:一场颠覆家庭饮水习惯的战争
- +1 你赞过了
【天极网家电频道】《从"干净水"到"营养水":一场颠覆家庭饮水习惯的战争》
——对话云米创始人陈小平:谁在重新定义中国人的喝水逻辑?
中国人对“喝水”的执念,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。
从烧开自来水到RO反渗透净水器普及,再到如今“矿泉净水器”的横空出世,每一次饮水方式的迭代背后,都是技术、消费需求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共振。而当云米科技在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喊出“让家庭饮水进入矿泉时代”时,行业嗅到了一丝熟悉的火药味——这像极了十年前的场景:彼时云米以“大通量无罐净水器”革了传统净水器的命,如今它试图用“AI矿化”技术再次颠覆赛道逻辑。
“用户不再满足于‘干净的水’,他们要的是‘有营养的水’。”云米创始人、CEO陈小平在接受天极网采访时,将这场变革定义为“从Pure到Pure Mineral的升维战争”。
这场战争的背后,是净水器行业十年狂飙后的集体焦虑。中怡康数据显示,中国净水器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百亿增长至2023年的近300亿元,但增速已从2018年高峰回落。当技术参数内卷到“2000加仑通量”“3秒一杯水”时,主流品牌突然发现:用户不再为“更快更大”买单了。
而云米给出的创新方案,是让净水器“长出矿泉水的灵魂”。
一、饮水革命简史:从杀死细菌到复活矿物质
要理解“矿泉净水器”为何被云米视为“下一个十年的船票”,首先要复盘中国家庭饮水习惯的三次跃迁。
1.0时代(2010年前):烧开水与桶装水的战争
在反渗透技术普及前,中国人对抗水中杂质的方式原始而直接:烧开水杀菌、购买桶装水或瓶装水。这一时期的核心矛盾是“安全”,但代价高昂——第三方测算显示,一个三口之家若完全依赖瓶装矿泉水,年支出可能超过6000元。
2.0时代(2011-2023年):RO净水器的黄金十二年
随着反渗透膜技术国产化,净水器进入爆发期。这一阶段的技术竞赛围绕“通量”展开:从50加仑到800加仑,再到云米2020年推出的2000加仑超大通量产品,行业拼命解决的核心痛点是“流速慢、等待久”。但极致参数内卷下,新的问题浮现:RO膜在滤除重金属、细菌的同时,也将钙、镁等矿物质“无差别清除”,产出接近“纯水”的效果。
就像吃精米白面久了,人们突然意识到粗粮的价值。2020年后,新冠疫情催生的健康焦虑,叠加WHO关于“饮用水应保留天然矿物质”的建议,让市场出现分化:一部分人继续追求“更干净的水”,另一部分人开始寻找“有营养的水”。
3.0时代(2024年-):矿泉水与纯净水的路线之争
沙利文报告显示,2024年中国矿泉水市场规模已达213亿元,相对2023年增长强劲。这种消费偏好正在向家用场景蔓延:云米内部调研显示,50%-55%的净水器潜在用户希望获得矿泉水功能。“当用户开始用农夫山泉做饭、泡茶时,商业逻辑就变了。”陈小平说。
二、矿泉净水器:一场“不可能完成”的技术豪赌
将矿泉水生产线搬进厨房,听上去像天方夜谭。天然矿泉水形成需要地层深处数十年矿化,而家用净水器的滤芯寿命通常只有12-24个月。如何让矿物质“稳定、缓慢、持久”地释放,成为最大技术难关。
云米给出的解题思路充满科幻色彩——用AI算法模拟天然矿泉水形成过程。
陈小平分享了云米工厂的实验研发成果--云米“昆仑芯”:这块由昆仑山天然矿石烧结而成的滤芯,被装入7层过滤系统的倒数第二环。其技术奥秘在于“先净化后矿化”的流程:前几级过滤负责清除重金属、病毒等有害物质,天然昆仑矿石层则通过高温熔岩煅烧技术扩大矿石孔隙率,再利用AI算法根据水温、流量动态调节矿物质析出速度。
“这相当于把依云矿泉水的形成过程压缩到瞬间。”陈小平透露,研发团队为此交足了学费:早期矿化滤芯要么“爆发式释放”导致首月矿物质超标,要么“后劲不足”使末段水质接近纯水。最终攻克难题的是一套复杂算法模型——通过接入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数据,AI系统能动态调整矿化速率,确保稳定释放。但技术的颠覆性不止于此。云米将pH值纳入核心指标,让出水稳定在弱碱性区间。
这种技术野心需要产业链的深度支撑。云米耗资10亿元建造的净水超级工厂内,矿石原料要经过1200°高温烧结4小时呈熔岩状态,再通过矿石微孔技术实现缓慢释放。而在市场端,299元的年化滤芯成本仅为瓶装矿泉水水的3%,陈小平试图用“极致性价比”撕开市场缺口:“我们要让中国家庭喝矿泉水像用自来水一样便宜。”
三、暗战:用户心智的争夺
技术突破只是战争的上半场,真正的厮杀发生在用户心智层面。
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,云米将新品发布会主题定为“真矿泉”,并联合机构发布四大标准:天然矿石、6种矿物质可视、弱碱性、双重认证。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“抢跑行业标准”的卡位动作。“谁先定义‘真矿泉’,谁就能占据品类制高点。
更深层的博弈在于教育成本。尽管矿泉水在瓶装水市场占据主导,但家用场景中“矿物质有益健康”的仍需加速普及。云米选择了两条破局路径:
母婴群体:通过“母婴级矿泉净水机”认证,切入对水质最敏感的用户;
可视化设计:在智能水龙头加入矿物质实时监测功能,用蓝色光条变化强化感知。
“用户相信眼睛胜过相信数据。”陈小平坦言,团队曾纠结是否要标注具体的矿物质含量数值,最终选择用“光效变化+pH值显示”降低理解门槛。这一设计暗合行为心理学中的“即时反馈机制”——当用户看到蓝色灯光随着矿物质减少逐渐变暗时,换芯意愿会显著提升。
市场正在给出积极信号。京东平台数据显示,云米矿泉净水器搜索量在国补政策出台后增长400%。但风险依然存在:部分消费者质疑“复原矿质水”的营养价值能否媲美天然矿泉水,竞争对手则加速布局类似产品。
对此,陈小平的回应颇为犀利:“这和我们理解的纯净水添加矿物质是不一样的’,我们是用科技手段重建(模拟)了真正矿泉水产生的过程,我们一个滤芯就申请了150多项专利,释缓技术是重点。”
四、终局:矿泉净水器会替代普通净水器吗?
当“矿泉净水器”以挑战者姿态杀入市场时,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:这场技术升级究竟是颠覆性替代,还是共存式补充?天极网咨询多位行业人士中,观点呈现明显分化:乐观者认为矿泉净水器将占据40%以上市场份额,保守派则认为两者将长期共存。要厘清这一争议,需拆解矿泉净水器的三重护城河。
技术代差:从“纯净”到“营养”的升维打击
普通RO净水器的技术逻辑是“极致净化”——通过反渗透膜去除99%的杂质,产出接近H₂O本源的纯水。但这一逻辑在2022年后遭遇挑战:WHO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指出,长期饮用纯水可能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。
成本革命:299元/年的“矿泉水自由”
价格始终是普及的关键障碍。以某品牌高端矿泉水为例,家庭日均饮水10升的年成本超过8000元,而云米将滤芯成本压缩至299元/年(日均0.8元),相当于瓶装水价格的3%。更激进的是,云米在国补政策下将整机价格拉至2600元档位,与传统中端RO净水器持平。陈小平算了一笔账:“2600块钱买一台净水器,送7支滤芯,能用8年,是很划得来的”。这种“全生命周期成本”的碾压,正在改变渠道商的推荐逻辑。
认证壁垒:母婴级安全与特优水质的双重保险
普通净水器的竞争焦点是“通量”“流速”等基础参数,而云米通过“特优水质认证”和“母婴矿泉级认证”构建了更高维的竞争壁垒。
结语:一场关于“喝水尊严”的技术平权
回望中国净水器行业激荡三十年,本质是一场关于“喝水尊严”的技术平权运动——从“喝上安全水”到“喝好水”,再到如今“喝有营养的水”,每一次升级都在抬高健康生活的下限。
云米掀起的“矿泉革命”,看似是商业竞争的技术突围,实则暗合国民健康意识觉醒的大势。当陈小平说出“让中国家庭喝水成本低于瓶装水”时,这场战争的终局已不再局限于行业份额争夺,而是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:如何用技术创新实现健康资源的普惠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