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开“All in AI”的野心:拆解一个超级智能体的生态扩张法则
- +1 你赞过了
引言:一场迟到的AI革命
2025年4月,北京嘉瑞文化中心的一场专访中,酷开科技CEO王志国抛出一个观点:“AI的本质是开放,封闭的AI无法发挥效能。”这句话的背后,是酷开自2023年起“All in AI”战略的延续——从最初升级电视系统,到覆盖运营商、车企、智能硬件的开放智能体生态,这家被贴上“互联网”标签的科技公司,正试图用“超级智能体”重新定义AI生态的玩法。
酷开科技CEO王志国
但这条路上,质疑从未间断:在巨头林立的AI战场,酷开凭什么能撕开B端市场的缺口?它的开放生态是真命题,还是伪概念?
一、开放生态:酷开的“价值定位”生存法则
“AI的核心价值不是独占,而是共享与赋能。”王志国在专访中强调这一点。2023年,酷开推出AI 1.0系统时,选择将部分源码开放给合作伙伴。这一“反直觉”操作曾引发内部争议——毕竟,AI算法的护城河往往建立在技术封闭性上。但王志国算了一笔账:与其让合作伙伴重复开发底层能力,不如将酷开的AI产品以超级智能体模块标准化输出,快速形成生态规模。
这一策略在运营商领域初见成效。通过与移动、联通、IPTV等合作,酷开将AI语音助手嵌入机顶盒,用户无需更换硬件即可体验“一句话找片源”“个性化推荐”等功能。数据显示,搭载酷开系统的机顶盒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快速提升,而合作伙伴的定制开发成本降低不少。“我们要做的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。”王志国总结道。
酷开构建生态的关键逻辑:1降维打击:用电视领域积累的AI能力(如语音交互、内容推荐)切入门槛较低的机顶盒市场,快速占领入口;2标准化输出:将算法模块化,合作伙伴可按需“拼装”,降低技术适配成本;3数据反哺:通过B端合作获取跨行业用户数据,反哺AI模型迭代,形成闭环。
二、跨行业赋能:从“电视大屏”到“智能汽车”
如果说运营商合作是酷开生态的“基本盘”,那么智能汽车则是其发力的另外一条赛道。2025年Q1,酷开超级智能体在汽车领域的销售突破4000万,软件与硬件收入平分秋色。这一成绩的背后,藏着一个“场景痛点”的逻辑:车内场景中,用户双手被方向盘占用,语音成为最自然的交互方式,但传统车机系统往往只能执行简单指令(如“播放音乐”),而酷开的“影音智能体”试图更进一步——当用户说“我想看《狂飙》”,系统能自动定位到上次观看的集数和位置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地化算力的布局。王志国透露,酷开正与车企联合开发车载边缘计算方案,将照片处理、隐私数据存储等需求留在本地。“用户不愿让敏感数据上传云端,而汽车恰好具备持续供电和高算力条件,这天然适合部署本地AI。”这一思路直击车企痛点:既符合隐私合规趋势,又能通过差异化功能提升产品溢价。
“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长时间玩手机,但车内封闭空间恰好是替代方案。”一些合作车企反馈,使用体验优秀的车机大屏使家庭用户购车意愿提升。而这只是开始——未来,酷开将会基于智能汽车本地算力和传感器进一步优化交互体验。
三、营收密码:B端生意的“软硬兼施”
软件收入占比50%”是酷开2025年Q1汽车领域营收的亮点,但这并非一蹴而就。酷开科技早期的运营商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采购硬件+软件的打包方案,“他们觉得软件应该是买硬件的配套”。
但是现在AI时代,软件和数据才是定义价值的关键,为此,酷开设计了一套“渐进式”变现模型:
1、软件服务:通过影音超级智能体作为切入点,六大智能体以软件或Agent技能接入的方式,赋能企业自主自研的系统,增加软件类收入;
2、硬件搭台:通过定制化屏幕和控制器等硬件切入智能汽车座舱,快速落地,降低合作门槛;
3、数据分成:为车主用户提供酷开AI和生态的内容服务,产生的运营收入,与合作伙伴共享商业化收益。
四、挑战与优势:生态狂飙下的冷思考
尽管前景乐观,酷开的生态战略仍面临三重考验:1技术护城河是否足够深? 与专注算法的AI公司相比,酷开的优势在于硬件落地经验和用户基数,但通用型AI模型的竞争力仍待时间验证;2开放与控制的平衡:源码开放可能催生“搭便车”现象,如何避免合作伙伴的技术反超?3跨行业适配成本:从电视到汽车,不同行业的交互逻辑、数据规范差异巨大,定制化开发可能拖慢扩张速度。
对此,王志国的回应显得务实:“我们不做‘大而全’的AI平台,而是聚焦特定场景做到极致的AI体验,来保证我们的领先优势。第一,相对大模型厂商,我们的小模型智能体服务成本低,性价比高;第二,我们独一无二的全网影音资源的直接引用功能是客户十分看重的;第三,互联网科技公司酷开这个品牌是一个卖点,我们的创作智能体(生图生音频)是车企十分重视的卖点。”
结语:AI 新时代,谁需要“超级智能体”?
当行业热议“通用人工智能”时,酷开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:不做颠覆者,而是成为产业升级的“送水人”。无论是让电视听懂方言,还是让汽车变成“移动的娱乐厅”,其本质都是通过AI解决“小场景”中的“真问题”。
或许,这场B端生态的卡位战,最终拼的不是技术参数的高低,而是谁能真正理解一句话:AI的价值,不在于它有多聪明,而在于它能让多少行业变得更“笨”——把复杂留给系统,把简单还给用户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